天涯海角的美食

盖百霖遮盖液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chu科普

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在海南享受美食,总有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美食,无不体现了海南独特的味道,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海南的地方特色。

海南的四大名菜

1、文昌鸡

文昌鸡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该县潭牛镇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文昌鸡的特点是个体不大,重约1.5千克左右,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鸡,传统的吃法是白斩(也叫"白切"),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质原味。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海南人称"吃鸡饭"即包含白斩鸡在内。白斩文昌鸡在海南不论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场。在香港、东南亚一带出备受推崇,名气颇盛。文昌鸡的烹调方法与其他白切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调料很特别,都是纯天然的,主要由生姜、蒜泥、白糖、精盐以及桔子汁组成,桔子汁一定要是新鲜的。海南四大名菜中真正的龙头老大是"文昌鸡",它是中国烹饪协会评选出来的"中国名菜",并被国家列入"无公害农产品"。由于为了使鸡肉更加香美,在宰杀前30天的育肥期内,用花生饼、椰子饼、椰丝、蕃茨、大米饭混淆着喂。经过这样的特殊培育,文昌鸡便具有皮脆薄、骨软细,肉质嫩滑,肥而不腻等特点。

2、加积鸭

加积鸭,俗称"番鸭",是海南一带的名菜,属于海派菜。此菜皮白肉厚,香气诱人。佐料助味,清爽脆滑,耐人寻味。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加积鸭养殖方法特别讲究:先是给小鸭仔喂食淡水小鱼虾或蚯蚓、蟑螂,约二个月后,小鸭羽毛初上时,再以笼养,缩小其活动范围,并用米饭、米糠掺和捏成小团块填喂,经过20多天的填肥,这时鸭的嘴脚变白,脂肪渗入肌肉,肉肥香嫩,以这种方式喂养的加积鸭,称为"正宗加积鸭"。

3、东山羊

海南四大名菜之一--东山羊产于万宁市东山岭。其美味据传是因羊食东山岭的稀有草木所致,因此肥而不腻、食无膻味,且滋补养颜防湿热,具有膘肥皮薄肉嫩无膻及皮下脂肪适中、肥而不腻、汤味浓稠乳白、气味芳香、味道鲜美、营养滋补和美容之特点。东山羊自宋朝以来就已享有盛名,并曾被列为"贡品"。民国时期,南京政府也将其列入"总统府"膳单,而今更是名扬四海。海南人无论娶嫁寿丧,还是过年过节,均是"无羊不成宴"。很多游客到海南都以吃到一盘"不是野味胜野味"的东山羊为耀。

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万宁东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4、和乐蟹

产于万宁市一带海中的和乐蟹,膏满肉肥,为其它青蟹罕见,特别是其脂膏,金黄油亮,犹如咸鸭蛋黄,香味扑鼻。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新鲜和乐蟹一般可以存放一周,但期间需要补水,且不能使螃蟹受压。一年中,尤其以清明时节的和乐蟹最好吃,这时期的和乐蟹蟹黄多且嫩。而和乐蟹具有"背黛肚赤,卵满膏多"的特点,人们在市场上也比较好辨认。老渔民提醒,螃蟹虽然好吃,但是死蟹和隔餐的蟹最好不要吃。胃不好的人也应少吃。

其他地方名菜

1、临高烤乳猪

海南临高烤乳猪是海南临高县的一个特色美食。临高猪是海南省乃至全国优良猪种之一,因产地居于临高县内而得此名。体小腰直,皮薄肉瘦。烧烤后,色泽油红,皮酥肉香。

海南临高乳猪与其他的家猪在饲养环境于饲料上有着很大差异,在饲养母猪的时候,以花生饼、米糠、野菜等为饲料,在未产子时也喂粗些。等乳猪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可以在猪槽里喂养了。一般都以大米煮稀饭,小鱼做作料来喂食。等猪仔大一些,再加入花生饼,米糠等,促进猪仔的快速生长。临高乳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乳猪不能圈养。

临高烤乳猪

2、石山壅羊

石山壅羊产于海口市,圈养,饲以石山(属死火山)地区经过挑选的"羊草",使之皮细肉嫩,不腻不膻。最佳的壅羊是出生半月至20日羊羔或是圈养两个月左右、重约15公斤的中羊。壅羊的食法有汤涮、白切、红焖扣羊和药炖,以羊肉火锅为有名。剁羊骨成块,熬汤,汤中配以鲜笋和酸菜,将皮肉薄片烫煮,肉香此滑,其汤酸甜宜人。石山羊肉火锅的佐料十分讲究,味道奇特,除用什锦酱为主外,还有姜泥、蒜泥、香油、味精、捣碎的炒芝麻或花生以及醋等,其味香甜中略有酸辣。目前,在石山地区已形成一批羊餐馆。

3、曲口海鲜

曲口湾位于海口市的东寨港,此处海鲜盛名已久,青蟹、血蚶、蚝、对虾为最佳。

4、沙虫

沙虫又叫海人参,学名方格星虫,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方格星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鲍鱼的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为海参、鱼翅所不及。

生长在沿海滩涂,因为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

5、鲍鱼

是三亚“三绝”之一。 鲍鱼不是鱼,体内无骨,背着贝壳,属贝壳软体动物,盛产于天涯海角马岭港滩珊瑚礁石群,因其贝壳边缘有九个银色呼吸小孔,故又有“九孔螺”的别称。鲍鱼营养极为丰富,是味道鲜美的高级滋补海产品,具有治病去痰,调节生理机能的特殊功效。鲍鱼吃法多样,炒、蒸、爆均可。如“油爆鲍鱼丁”这道三亚特色名菜,倾倒了无数食客。

6、后安鲻鱼

后安鲻鱼是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的特产。后安鲻鱼盛产于后安小海。鲻鱼又分为乌头鲻、白宜鲻、赤鱼鲻、青鲻、硬磷鲻5种。后安鲻鱼,体长稍扁,头部平扁,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上颌中央有一凹陷,背鳍两个。后安鲻鱼四季均可捕获,秋冬为旺季。它是高档鱼种,海鲜补品,不但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老少病弱者、妇女产后的最佳补品之一。

后安鲻鱼是港北小海的水产名牌,它与和乐螃蟹、港北对虾并称为“港北小海三大名产”;“小海三大名产”加上“东山羊”便是闻名遐迩、享誉全琼的“万州四大名菜”。后安鲻鱼历史悠久。据《万州志》记载,后安渔民的祖先是宋代从闽粤沿海地区“漂移”过来的;此后,后安渔民就已在内海捕捞后安鲻鱼。据当地渔民说,后安鲻鱼至迟是在元明时期就已成了当地的一大“水产名牌”

7、海胆

又叫海刺猬,是一种棘皮动物,呈圆形、半球形或心形。文昌市龙楼所产的海胆比较有名。海胆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的生殖腺即海胆膏却是一种味道极鲜美的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它可生食,也可加工成酒精海胆、盐渍海胆、冰鲜海胆和蒸熟食用。我国早在清朝已利用海胆膏加工成“云丹”,列为风格别致的宴席佳品。海胆膏加上瘦猪肉同煮,吃起来鲜美可口,别有风味。

8、龙虾

龙虾是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浅水海域的海洋动物,是虾中佼佼者。它披盔带甲,还有两条长长的触鞭,美丽威武。海南产好几种龙虾,游人可在养殖的网中自选鲜活龙虾,即时品尝美味。龙虾是名贵的食品,其肉软滑,鲜腴可口。在海南,多是生吃龙虾(蘸上芥末和调料),并以虾头、尾、足等熬粥;也有油炸、爆炒、清蒸的吃法。龙虾、对虾、基围虾构成海南美食中主菜一族。

9、五指山牛肉

主产于五指山市和保亭县。山牛是一种黄牛,体形稍小,成群野放于热带山林之中,任其自由自在。此牛在纯自然的环境中长大,近似野生,食用前往往需猎杀。山牛的肉质特佳,香鲜兼具,在海南有五指山、保亭的山牛肉赛鹿肉之说。

10、马鲛鱼

马鲛鱼,海南(文昌)话为“黑鱼”,肉质细嫩洁白,糯软鲜爽,营养丰富,尾巴的味道特别好,物美价廉。素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马鲛鱼原产地新西兰。在每年入秋后,在我国频繁活动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常在湛蓝的涛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拨拨激起水花,景象蔚为壮观。

马鲛鱼属近海温水性洄游鱼类,鱼期:4-6月由于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故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优质鱼类。据分析,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1克,脂肪2.5克,并含多种维生素等。

11、东山烙饼

东山烙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面食点心,兼有海南特色及北方风味的面食,其皮簿层多、外酥内软、咸淡适口、香味奇特的特点让很多游客及当地人回味悠久,所以当地也叫它"奇味千层饼"。有人誉之为"海南第一饼",有人誉之为"天下第一饼"。

12、竹筒饭

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香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13、黎族甜糟

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制成。海南黎族甜糟的做法:黎家人将山兰糯米饭,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装到竹篮里用新鲜干净的芭蕉叶盖好,让其自行发酵几天后再密封进坛里,经过半个月时间便成为甜糟。

14、五色饭

是海南省苗族制作的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饭,在农历“三月三”民间节庆之时,几乎苗寨家家制作。五色饭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的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糯米中,并放进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佳食。如今苗家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葵、黄姜和三角枫。三色饭的馨香给苗家儿女带来欢笑,也给旅游者以独特的感受。

15、椰丝糯米粑

椰丝糯米粑是海南省常见的汉族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鲜椰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椰子树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蒸熟趁热吃。

16、锦山煎堆

锦山煎堆是一种在海南文昌知名的小吃点心,在海南俗称珍袋,其特点是制作精细、用料考究、皮脆馅香、甜腻适中,味道浓烈。以文昌锦山镇的鉴光珍袋店最为正宗,已四代传承逾百年历史。文昌各地制做的珍袋主要有三种。

17、海南鸡饭

鸡饭,在海南话里叫做"guailbbuil"(鸡糒),是正宗的叫法。"海南鸡饭"可以说是驰名中外,不但本地人喜欢吃,外地的旅客也同样爱吃。海南鸡饭(HainaneseChickenRice)起源于中国海南岛的文昌市。海南人会以文昌当地的白切鸡做法,同时配以鸡油和浸鸡水烹煮的米饭,所以在海南岛俗称为文昌鸡饭。20世纪初期,随着移民潮,这个菜式传至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及泰国等地发扬光大。后历经演变,以新加坡的海南鸡饭为正宗,这个观念由4年张艾嘉主演的电影海南鸡饭可以体现,所以说海南鸡饭虽源于我国海南省,但现今一般食家都认为新加坡的海南鸡饭为正宗。

宰杀干净后,把鸡脚反扭插入鸡下腹洞内固定,将鸡头仰屈海南鸡饭特写,用鸡膀窝夹住天鸡腹里放进数片生姜、味精,并在外皮上涂上适量的精盐;放入沸水里先用武火煮至鸡皮变黄,随后细火慢煮,等熟(一般为八九成熟)时捞起。鸡饭的原料是鸡和大米,其制法,一是猛火热锅中下鸡油、蒜茸爆香,随后倒进洗净滤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鸡汤调匀,加盖煮熟;一是将蒜茸或葱条爆香的鸡油倒进普通方法煮熟的热饭中,加少许精盐和味精搅拌均匀即可。鸡饭古老吃法是煮熟后的鸡饭用手把饭捏成"饭团";"白切鸡"再配上"饭团",才算是传统的"海南鸡饭"。

18、海南粽

海南粽子是一道传统的小吃,属于端午节食俗。与大陆的粽子不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海南粽子是海南百姓过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品种繁多。海南粽子特点是软绵、味透、馅多,食而不厌,回味无穷。根据制作原料可分为糯米粽、粳米粽、黑豆粽、灰水粽(枧水粽)等。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迈瑞溪粽子最为驰名。此外,海南粽子还有将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层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碱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叶包制的粽子。

19、信封饼

信封饼是由鸡蛋、椰丝、糯米、芝麻等磨成浆烤制而成的一种呈浅金黄色的薄饼,因形状似信封而得名。每年将近腊月,在文昌市会文镇后田村都会飘起这样的香味,这里面闻见的,不仅仅是传统小吃的味道,还有华侨对于家乡的浓浓眷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勤劳的会文人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赴南洋讨生活,海峡的隔阂让亲情只能靠一封封家书维系。但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加之战火烧遍神州大地,即便能从书信中获悉家中的情况,也要等上数月。思乡心切的华侨们便将简单的椰香薄饼,制作成信封的形状,以寄托乡愁。后来海南解放,华侨回乡,也将这蕴含浓浓乡情的小吃带回了家乡。如今,“信封饼”已经赋予团圆、美满的含义,在新春时为来年讨个好兆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aqqxd/9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