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海南,中国最南端的省,也是最年轻的省。年,海南青年星公益服务中心成为好公益平台第一批枢纽合作基地。四年来,青年星已陆续将十余个平台优质公益项目引入海南。本文是青年星发起人张天勇的叙述,记录了青年星帮助海南当地社会组织成长,自身也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定位“枢纽”专心推动海南公益发展
海南青年星公益服务中心是在党政部门的指导下,于年11月在海南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注册之前,青年星是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开展工作的。那时我们在做好项目外还有一些精力能为其他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联络协调,慢慢发现这种需求越来越多,就延伸出了服务的功能。
刚开始青年星主要做一些资源链接、服务其他机构发展的工作,后面越来越多地去帮一些全国性的资助或项目在海南落地,比如我们参加了乐施会资助的“沃土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可能需要专职化地发展。所以年正式注册机构时,就将青年星定位成一个本地的平台型的枢纽型机构,专门推动海南地区民间公益的发展。
整个发展过程还是挺艰难的,因为海南本地资源非常有限,企业也不多,社会公众对公益的认知,那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慈善捐助上,所以前期就只有我和另外两个人勉强维持机构——以支持本地的社会组织发展为主,做一些伙伴学习网络,推动相关议题的联合行动。
我觉得平台型枢纽组织有两方面的工作方向。第一,枢纽组织必须能链接很多资源,无论是枢纽自身具备的专业性资源,还是能整合到的相关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发展性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帮助伙伴们成长发展。第二,枢纽组织要有服务伙伴的使命和凝聚伙伴的能量,能真正得到其他社会组织的认可,除了资源外能通过使命和价值等让大家愿意一起抱团。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海南很多的社会组织,在其长期服务的领域里是比较专业的,但他们对组织运营管理可能不在行。青年星早期做过很多年的专业服务,弯路也走了,该跳的坑都爬出来了,更了解社会组织应该如何运营。我们就在财务、法务规范、项目设计、资源开发、品牌传播等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性支持,包括定期分享一些政策,解读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
但是我们发现,在基础的咨询和能力建设外,很多组织都有资源和资金方面的需求,而这方面早期青年星还是稍微弱了点,每年仅仅靠帮助小伙伴们申请政府项目——比如中央财政——我们为伙伴机构提供项目申报辅导、方案完善,包括省里的志愿服务大赛,后来我们成为腾讯公益在海南的合作伙伴,通过99公益日联合众多伙伴在平台上筹集项目经费。
但我们觉得这些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能为伙伴带来常态化的、持续的资源链接。所以我们也在思考,作为一个平台型枢纽组织,我们自己在资源开发和开拓方面还是不太够的。我们更多地是把外部的信息对接给海南省内的社会组织。
很多人提到海南都会说,海南还缺资源吗?其实海南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倒数的,就GDP而言一个深圳市相当于五个海南省。但是很多人被海南高大上的旅游宣传给“忽悠”了,觉得这里阳光沙滩、遍地土豪,是人间乐园。其实这里还是有很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