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眩晕或头晕在狭又上是指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眩晕是由关于空间定位与运动的预估感觉和实际接收的感觉传入(前庭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不匹配所引起的。
它可能起源于前庭(中枢或周围)或非前庭。
二、临床表现
它们分为下面几类:自主症状(嗜睡、打哈欠、脸色苍白、流涏、嗅觉敏感性增加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行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冷漠、恐怖性眩晕);视觉症状(运动幻觉=静止物体的虚幻运动);运动症状(倒地趋势、蹒跚摇晃的步态)。
三、分类
1.周围性前庭眩晕
通常是远离病变一侧的自发性水平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有向病灶侧倾倒的趋势,恶心、呕吐和有运动幻觉。
它是由于内耳或第Ⅷ对脑神经的紊乱而引起的。周围性眩晕在临床上可通过甩头试验与中枢性眩晕相区别,周围性眩晕该试验异常。
周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起源通常是由于椭圆囊斑分离出来的内耳石沉积在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所引起的(半规管结石症)。
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会影响到耳而导致眩晕,在运动后1~5秒发生,并持续至60秒。Dix-Hallpike试验是关于BPPV的刺激性测试:患者速从坐位到仰卧位,头保持45°转向一侧。BPPV采取体位矫正治疗,使半规管中的内耳石移动。
前庭神经炎可引起顽固性眩晕伴随全身症状。梅尼病的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持续数分钟至数时的眩晕,伴随耳鸣,听力损失,耳内压增高。
双侧前庭疾病的特点为在运动时出现剧烈的眩晕伴不稳定的步态和振动幻视,比如行走、转头。
2.中枢性前庭眩晕
这种类型的眩晕是由脑干、前庭小脑、丘脑、前庭皮质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纤维的病变引起。
根据病因(如缺血、出血、肿瘤、畸形、感染、多发性硬化、“前庭”癫痫、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眩晕可能是短暂或持续、急性偶然或缓慢渐进。
根据位置和受损的程度,它可能与其他神经缺陷有关。快速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球震颤集中注视到一侧,但视觉固定并不能抑制眼球震颤。
3.非前庭性眩晕
短暂或持续的非前庭性眩晕常表现为身体摇摇晃晃,不稳定步态和平衡丧失。
可能原因包括眼球运动装置、小脑和脊髓病变;双侧白质弥漫性病变(如皮质下血管性脑病、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变;中毒;药物的副作用;焦虑(恐怖性眩晕);过度通气;代谢素乱和心血管疾病。
4.生理性眩晕
为健康人在乘车、船飞机(晕动病)或从高处向下看(恐高症)时可感受到的眩晕。
四、眩晕类型、病因和治疗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因:斑耳石,通常在后半规管;大多数为特发性,有征兆的。如头外伤后。
治疗:耳石解脱法,耳石颗粒复位或耳石复位运动主要用于后半规管。操作手法为:主要为逐步将受检者头部向健侧旋转90°。总共分为5步。
前两步同Dix-Hallpike试验,将受检者头部转向患侧90°,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于床上面,患耳向下,保持30秒以上或直至眼震消失;
第三步,将头逐步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30秒以上;
第四步,头与躯干同时转向健侧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第五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Gufoni动作:主要用于水平半规管。操作手法为:嘱受检者健侧卧1~2分钟,随后头向下旋转45°,然后扶受检者坐起,保持头向健侧旋转45°。每步操作保持约2分钟。
2.前庭神经炎
病因:炎症(病毒、自身免疫)。
治疗:甲基泼尼松龙逐渐减量约3周;刚开始数天用抗眩晕药;生理疗法。
3.梅尼埃病
病因:内淋巴迷路积液伴内、外淋巴间膜破裂。
治疗:抗眩晕药,倍他司汀预防。
4.前庭阵发性眩晕
病因:神经血管交叉压迫第Ⅷ对颅神经进入脑干处的根部。
治疗: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丙戊酸钠,苯妥英钠。
5.外淋巴瘘
病因:外伤。
治疗:根据损伤程度选用保守或外科手术。
6.双侧前庭神经病
病因:迷路或第Ⅷ对颅神经被耳毒性物质损伤,梅尼埃病,感染;自身免疫病。
治疗:避免或停服耳毒性物质;治疗潜在疾病,生理治疗。
7.心因性眩晕
病因:焦虑,痴呆综合征,抑郁症,分离性障碍,应激反应,过度通气,恐惧蹒跚性眩晕,惊恐发作。
治疗:脱敏治疗,行为治疗。
眩晕相关疾病有多种,包括脑部疾病,前庭功能障碍,耳石症,心理精神因素等,涉及多个专科,造成诊断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
神经反射疗法可详细的评估,确定治疗定点,通过针刺、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迅速缓解症状,增加远期疗效。
疼痛物理检查与解剖学分析
本次系列课程共30讲
原价99,限时拼团价29.9,限时团长免费
支持永久复听
获取更多精彩(扫码)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