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生活环境吸引创业者落户

优越生活环境吸引创业者落户

苏大天宫孵化器展现创新活力。全泽超摄

在杭州,城市里有大学,大学里有公园。全泽超摄五邑大学地处江门中心城区,与江门著名景点东湖公园接壤。

资料图片苏大天宫孵化器里的创客空间。全泽超摄浙江大学和西湖产生了联动效应。全泽超摄环同济大学知识经济圈、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地的成功经验,为蓬江区打造全省首个环大学创新圈和“学校—社区—园区—公园”4位一体联动发展的创客街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5邑大学地处江门中心城区,与江门著名景点东湖公园接壤。5邑大学如何“打开围墙”,打造“城市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城市”,构成以高校、科技创新园区和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为大学生、教师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支持?

专题策划:詹雨鑫专题兼顾:詹雨鑫黄华国专题撰文:南方潘伟珊全泽超

访问

浙江大学 西湖

校园生活圈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和浙江大学分别是杭州风景和人文珍宝。从地理上看,二者的距离十分近。西湖和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逐步构成一个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气味的“校园公园圈”。

“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西湖赞美不绝。自从2002年西湖宣布免费开放以后,杭州西湖更是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文娱的好场所。而浙江大学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早在民国时期,在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带领下,浙江大学成为了与西南联大齐名的高校,被称为“东方剑桥”。至今,浙江大学仍在国内众多高校中数一数二。漫步校园,随处可感受到百年校园的浓厚人文气味。

不管行走在浙江大学,还是西湖白癜风原因景区,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开放”。在浙江大学校园内,道路其实不宽阔,但车辆来往及停放,井然有序。位于城市城区中心的大学校区并没有成为当地交通痼疾关键所在。

西湖的开放自没必要说。早在10多年前,西湖景区便已免费对公众开放。行走在西湖,可以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的悠闲与自在,偶尔可见大学生到西湖游玩、读书、跑步等。西湖和浙江大学已融入了这座城市,融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里。到西湖边读英语的赵同学是浙江大学大三的学生。在杭州的三年,他已习惯早上来西湖边读英语,傍晚到苏堤上跑步。杭州的休闲和如画的风景深深吸引了小赵。他表示,毕业后不打算到上海、南京等城市发展,而是留在杭州,由于在杭州,每一天都能生活在风景里。

在杭州,城市里有大学,大学里有公园。和谐的自然、人文风光,不能说是唯一因素,但最少也是吸白癜风可以治疗吗引大批创业者驻足的重要因素。

启示

校园 公园

景区大学联动产生1 1>2效应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距离西湖风景区仅1.7千米,上好的风景资源免费对外开放,无疑为比邻而居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加舒适、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有人认为,城市公园与高校融会,将为高校带来一系列公共管理困难,如校园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但调研组在参观浙江大学与西湖的进程中,却并未发现上述问题存在,很多学生在景区内晨跑、学习英语,校园内亦有游客参观、旅游。

景区与大学的联动效应何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莽博士认为,公园和大学融会,不是简单的功效叠加,还能起到“1 1>2”的效果。

“一方面,大学与公园均属公共资源,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理应发挥更强的正外部性,让市民能够同等地享受这两项资源,以便更多的人去公园休闲、到高校"充电"。”何莽博士建议,5邑大学打开围墙,与东湖公园融会后,两者在功能定位上应有所调剂,“大学仍应以知识传授为主,但应向更多市民提供学习机会及知识空间(如开放图书馆、工作室乃至课堂,各学科根据本身特点向外展现其科研成果和学生作品等),以便于市民能够真正走向象牙塔,了解高校并学习知识,接受文化熏陶。”而东湖公园,他则建议加强知识和文化主题的相干设计,增强公园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传播功能,引导更多校园活动进入公园,将五邑大学一些科研创新及创业活动延伸至公园,如在公园举行讲堂、研讨会等,扩大5邑大学的校园空间。

“1 1>2”的另外一层含义,则是指大学与公园融会,将助力创客空间的打造。何莽博士曾实地调研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他注意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由“核心区”、“扩大区”和“4个辐射点”三个层次构成,而4个辐射点中有两个即是城市公园,一个是黄兴公园,一个是共青森林公园,两个公园分别距离同济大学约3千米和7千米。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将公园纳入其圈层中,正是为了丰富经济圈的形态,为落户的创客提供优越的生活生产环境。“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产业群集的构成和发展,不仅是范围效应,更是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的需要。大学是创造知识和技术的场所,公园是市民公共休闲空间,技术溢出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只要有适合的引导和载体,便会构成真正的创客空间。”

相比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与城市公园的距离,5邑大学与东湖仅一步之遥,从空间地理上看,两者的融会更便捷,更有利于资源的发挥。为了给创业创新者提供宜居、宜生产的环境,在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计划建设进程中,是不是可以探索把东湖公园纳入5邑大学管理或融会,并在今年内打开东湖公园与5邑大学隔离带的若干个节点,率先打破物理上的藩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mcyl/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