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四字词解释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勃勃生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座无虚席: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意想不到:意:意料,猜想。意识里猜想不到,没有料到,在意料之外。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发窘或发急。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多音字组词
为—wéi(惟弈秋之为听)wèi(为是其智弗若与)
将—jiāng(将至)jiàng(将领)
缴—zhuó(援弓缴)jiǎo(缴费)
藏—cáng(躲藏)zàng(西藏)
与—yú(为是其智弗若与)yǔ(与其)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空—kōng(空虚)kòng(空闲)
和—hé(和气)hè(附和)
huó(和面)huò(和药)
重—zhòng(语重心长)chóng(重新)
薄—báo(薄饼)bó(薄雾)bò(薄荷)
喝—hē(喝水)hè(喝彩)
斗—dòu(辩斗)dǒu(北斗星)
曲—qǔ(歌曲)qū(弯曲)
中—zhōng(日中)zhòng(中奖)
三、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弈(对弈)俱(一应俱全)援(支援)盂(盘盂)惟(惟妙惟肖)辩(争辩)熟(熟人)
奕(神采奕奕)惧(恐惧)缓(缓慢)孟(孟子)维(维持)辨(分辨)孰(孰能无过)
姑(姑娘)轻(轻巧)挪(挪移)秧(插秧)锻(锻炼)珠(珍珠)萎(枯萎)
枯(干枯)径(田径)娜(婀娜)殃(遭殃缎(锦缎)株(一株花)倭(倭寇)
翻(翻滚)碗(饭碗)莹(晶莹)俊(俊俏)骑(骑车)杆(笔杆)愤(气愤)
番(番茄)婉(委婉)萦(萦绕)梭(梭子)倚(倚靠)竿(竹竿)喷(喷香)
四、近义词
聪明—聪慧挪移—移动遮挽—遮拦转眼间—霎时间赤裸裸—光秃秃镇定—镇静
依赖—依靠考验—考核勃勃生机—生机盎然舒展—伸展哲理—道理舒服—舒坦
试探—尝试机敏—灵敏差异—差别
五、反义词
聪明—愚笨匆匆—缓缓从从容容—心急如焚懒—勤枯萎—旺盛慌乱—镇定
紧张—放松急忙—缓慢柔软—僵硬责怪—鼓励简单—复杂危险—安全
团结—分裂永远—暂时
六、课文重点段含义、写作手法
《学弈》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援:拉。缴:古时指代有丝绳的箭。俱:一起。弗:不。
《两小儿辩日》辩斗:辩论。以:认为。去:离。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匆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桃花心木》
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六、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或手法,结构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未来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这一主题思想。
《桃花心木》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顶碗少年》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说明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拍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手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说明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个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七、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明日歌》是清代的钱鹤滩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珍惜时间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5.《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八、日积月累一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柄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单元
一、四字词解释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繁华景象。张:陈设。结:结扎。彩:彩绸。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能歌善舞:表面意思:会唱歌和会跳舞.内在:指很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
别无所求:形容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其他请求。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二、多音字
差:chà(差不多)更:gēng(更新)
chā(差别)gèng(更好)
间:jiān(房间)传:chuán(传奇)
jiàn(间隔)zhuàn(传记)
宁:níng(安宁)吭:háng(迎风引吭)
nìng(宁愿)kēng(吭声)
载:zǎi(记载)藏:zàng(西藏)
zài(载歌载舞)cáng(躲藏)
三、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询(询问)熬(熬粥)遨(遨游)醋(米醋)饺(饺子)拌(拌菜)栗(栗子)逛(逛街)
旬(初旬)敖(敖包会)腊(腊月)狡(狡猾)绊(绊倒)粟(沧海一粟)狂(疯狂)
待(等待)贱(贫贱)蔑(竹篾)维(维族)吭(吭声)梁(栋梁)桥(桥洞)
侍(侍卫)践(实践)篾(蔑视)唯(唯一)坑(土坑)粱(高粱)侨(侨胞)
四、近义词
初旬—上旬准备—预备恐怕—可能娴熟—熟练的确—确实演出—表演雄浑—浑厚
俊俏—俏丽赞叹—惊叹柔顺—温顺朴实—质朴偏僻—偏远展示—显示和睦—和谐
酷热—炎热依然—仍然风俗—习俗热烈—激烈惊叹—赞叹浑身—全身寂静—安静
韵味—神韵摇曳—摇晃绽放—开放俊朗—俊秀
五、反义词
热闹—安静休息—忙碌娴熟—生疏淘气—听话闲—忙结束—开始俊俏—丑陋
压抑—放纵偏僻—繁华整齐—杂乱酷热—严寒宽大—狭小简单—复杂
热闹—冷清黑暗—明亮热爱—憎恨寂静—热闹单调—丰富热情—冷淡
乐观—悲观宽敞—狭窄朴实—豪华
六、课文重点段含义、写作手法
《北京的春节》: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腊八、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四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藏戏》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和田的维吾尔》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七、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北京的春节》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纯洁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藏戏》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详细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各具特色的民居》详细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展示了我国地方居民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田的维吾尔》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性格的赞美与歌颂。
八、古诗诗意
《元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晚唐文学家、散文家。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清明》唐,杜牧。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我国还有许多传统佳节,端午、乞巧节、重阳节等,描写重阳节的佳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第三单元
一、四字词解释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怒气冲冲: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形容相貌凶恶。
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响亮,震动了天地。
聚精会神:集中全部精神。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重于泰山: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多音字组词
横:hèng蛮横无理héng满脸横肉
削:xuē剥削、xiāo削铅笔
兴:xìng高兴xīng兴旺
三、形近字、同义字辨析
1、形近字
难(磨难)堆(堆砌)烧(烧烤)饶(饶恕)性(性别)牲(牲口)
彻(彻底)砌(砌墙)
2、同音字
慈(慈爱)磁(磁场)势(势力)誓(誓言)扭(扭头)纽(纽扣)
漫(漫步)慢(缓慢)据(据说)剧(剧烈)
四、反义词、近义词
1、近义词
慈祥—慈爱幼稚—稚嫩含糊—模糊严重—严峻僻静—偏僻
恐怖—恐惧宏伟—雄伟憧憬—向往注视—凝视解救—拯救
蒙眬——模糊浏览——翻阅简朴——俭朴
寄托—寄予
五、反义词
幼稚—老练含糊—清楚挺近—撤退漆黑—明亮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采用—舍弃兴旺—衰败团结—分裂蒙眬—清晰浏览—品读
六、课文重点段含义、写作手法
1、《十六年前的回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3、《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结合学生所知道的事例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张思德同志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④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⑤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一夜的工作》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七、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或手法,结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2、《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3、《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八、课外书屋
长篇小说《红岩》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它的历史背景是年至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红岩"还是村庄名称,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主要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等。其他革命题材小说及作者:刘知侠《铁道游击队》、吴强《红日》、徐光耀《小兵张嘎》、张品成《赤色小子》。
九、古诗诗意及表达思想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时期作的一篇白话述志诗。这篇诗作于一九四二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峻烈的正义感和挺近的人生观。
第四单元
一、四字词解释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落荒而逃: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恐惧万分:形容非常恐惧。
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闻所未闻: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与世隔绝:与世人隔断,失去往来。
不可思议: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滔滔不绝: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闻所未闻: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二、多音字组词
喷:pēn喷射pèn喷香
摩:mā摩平mó摩托车
圈:juàn羊圈quān圆圈
三、形近字、同义字辨析
1、形近字
梅(梅花)悔(后悔)徒(徒弟)陡(陡峭)摇(摇动)谣(歌谣)
拘(拘留)驹(马驹)
2、同音字
捡(捡起)检(检查)躺(躺下)淌(流淌)砍(砍树)坎(坎坷)
俱(面面俱到)惧(恐惧)埃(埃及)挨(挨近)
四、反义词、近义词
1、近义词
慈爱—慈祥一向—一贯终于—最终慈悲—慈善打搅—打扰
捉弄—戏弄容身—安身简陋—简单陆续—连续天涯海角—海角天涯
祈祷—祷告描述—描绘凄惨—悲惨探索—摸索
2、反义词
穷苦—富裕精致—粗糙幸福—痛苦慈悲—凶残昏暗—明亮
陆续—中断简陋—完备淘气—乖巧热切—冷淡遵守—违反
五、课文重点段含义、写作手法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3、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4、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5、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6、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7、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的忧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8、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这段话要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不幸”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9、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岛二十八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六、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或手法,结构
1、《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2、《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3、《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4、《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七、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