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莺音到徐小凤,明月千里寄相思唱出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对很多70后、80后和90后而言,《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一首百听不厌的经典歌曲。

每当听到这首歌的前奏,心中就会即刻升腾起复杂的相思之情。

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都可以融合到它的一词一曲中。

“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回忆往事恍如梦,重寻梦境何处求,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星已稀,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而这首歌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徐小凤的深情演绎。

徐小凤通过独特的女中音,韵味独特的歌喉,唱出婉转凄美、相思绵绵和古典韵味,也唱出人间离別苦思的无奈。

无论在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她的声音总能温柔直击人心。

徐小凤作为华语乐坛的神话般的存在,连梅艳芳都曾模仿过她的唱腔。纵横乐坛半个多世纪,徐小凤所录制的歌曲足够电台连续播放3天3夜。

而徐小凤这个名字和《明月千里寄相思》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这首歌也成为她的代表作。

实际上,这首歌的原唱并非徐小凤,而是曾有“鼻音歌后”之称的上海老歌星吴莺音。

20世纪40年代,吴莺音是与“金嗓子”周旋齐名的上海滩红星。

她所演唱的《大地回春》《我有一段情》《江南之夜》等都被港台歌手翻唱,红遍大街小巷。

年,作曲家刘如曾(又名刘今,流金)作词,作曲,创作了《明月千里寄相思》这首歌。

当他把写好的歌送到吴莺音面前时,却惨遭“退货”。

吴莺音拒绝唱这首歌:“不怎么好听嘛,我不要这首,曲调不美。”

迫于生计的刘如曾好言相劝,一再怂恿,吴莺音才答应录制。

不料,这首歌一经发行,就在港台地区引起轰动,唱片大卖,红极一时。

时隔四十余年,到了年,徐小凤翻唱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并将其收录在专辑《别亦难》中,再次唱红这首歌。

徐小凤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首歌里,用心用情去唱,让听众极为感动。

她低沉磁性声线以及朴实无华的演唱风格,加上动听的旋律,古风古韵的歌词,让《明月千里寄相思》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钢琴曲《明月千里寄相思》,贯穿于泰国电影《暹罗之恋》,增加了电影的深度和悲情色彩。

键盘舞动,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思念,当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就用音乐来传递。

“桌上寒灯光不明,伴我独坐苦孤零,人隔千里无音讯,却待遥问终无凭”。

最终,戏中的角色爱而不得,笼罩在观众心头的是挥之不去的遗憾。

电影结束,《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节奏却似乎不绝于耳,余音绕梁。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古人将情感寄托于明月,通过遥望月亮传递相思之情,既浪漫,也无奈。

而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再也不用“明月千里寄相思”。

如今通信技术高度发达,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有基站和一部小小的手机,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明月寄思,鸿雁传情,都已成为历史的产物。很少有人提笔写信了,人们眼里只有六便士,谁在意天上的月亮。

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变化和便利,现代人过上了“云端”的新生活。

即使与亲人远隔千里万里,视频连接,就如在眼前,可以畅快地沟通和闲聊。

在年就地过春节的倡议下,很多人选择不回老家,而是驻守在居住地,过了一个不怎么奔波劳碌的年。

做一桌简单而营养的年夜饭,欣赏一年一度的春晚,这是新形势下的过年新姿势。

过年期间,我们通过视频给亲朋好友过年,真心真意的新年祝福一句都少不了,调侃自黑、互相拆台的乐趣也毫无保留地延续下来。

用手机追剧,打游戏,办公,甚至是云游戏、云健身、云聚会,都可以轻松实现。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再次聆听这首荡气回肠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徐小凤的歌声永远都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整首歌意境悠远,真挚感人。

岁月蹉跎物是人非,万千思绪只能寄予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忙碌的生活里,愿我们不要吝啬那家长里短一通通电话,不要忽视那或许没有实质内容的一条条短信,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企盼和思念。

新的一年,即使我们不在家人身边,也可以用视频见面,可以用语音表达心意,我们有更多方法去沟通情感。

如今,再不用“明月千里寄相思”,表情达意更便捷。

人隔千里路悠悠,请每天殷勤常问候。

--

版权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jbxx/13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