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致远改造农村薄弱小学的桶井经验

桶井小学位于三亚市天涯区桶井村,东临三亚凤凰机场,南接美丽的三亚湾,西与全国著名景区天涯海角毗邻。校园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始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三亚市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少数民族完全小学。从私办到公办,已历经75个春秋。在75年的办学历史中,经历多次更名,办学质量也经历过起起落落。学校曾经发展到一千多学生的规模,还曾设立过附属中学。但是,年以前的十年里,学校疏于管理,发展严重滞后。年,全校学生不足人,小六学业质量监测,在全市所小学中排名第,及格率仅有2.2%,低分率高达50%。这种情况之下,桶井小学竟荣获当年三亚市小学教学质量进步奖。这足以说明,桶井小学在年的教学质量应该在全市最差学校之列。

同时,学校设施设备陈旧落后;领导、教师人浮于事;学生懒散懈怠;教学楼等建筑多处污损破旧,褪色脱落,斑驳不堪;校园文化无处寻觅。总的定位是:这是一所有历史少文化、有人员疏管理的农村少数民族薄弱学校。

年8月,海南省教育厅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实施了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到海南工作的人才引进工程。经引进,原辽宁省盘锦市鹤乡小学校长朱凤春到三亚市天涯区桶井小学任第十四任校长。朱凤春是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全国小学优秀校长、辽宁省专家型校长、辽宁省专家型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辽宁省十佳中小学校长、盘锦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24年、担任市直属学校校级领导20年(其中校长6年)的朱凤春,此前在当地从没有见过像桶井小学这样落后的学校,更没有管理这样学校的经历。改造这样一所农村少数民族薄弱学校,的的确确成为摆放在朱凤春面前的一道全新课题和待解难题。

特别是这所学校原计划抱团引进1位校长+2位骨干教师,结果申报教师岗位的人员没有达到引进标准,当年全省只有这所学校仅仅引进一位校长,没有引进骨干教师。优秀人才引进不足,又给改造这所学校增添了一重困难。

水向石边流势猛,风从花里过来香。朱凤春校长经过多次调研,反复思考,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和管理经验,最后确立了“文化引领+养正课程+教学改革+环境育人”四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思路。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养正”课程涵养学生心性,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优美环境助力师生成长。四位一体,“四轮驱动”,同频共振,实现学校稳步发展。

、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三亚市小学教学进步奖。年荣获天涯区教学质量进步奖,年荣获天涯区教学优质单位,年学校入选三亚市品质课程学校、海南省乡村小学田园课程推广实践省级基地学校,学校课程规划获得海南省三等奖。朱凤春校长也先后获评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骨干教师、三亚市朱凤春卓越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一、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就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有怎样的核心文化就会形成怎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积淀。它是经过学校的自觉追求,最终升华为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桶井小学因井得名,因此,井就是桶井小学的根,桶井小学的血脉,更是桶井小学的文化源泉。由此,确立了学校核心文化体系。教育哲学:井养教育。办学理念:蒙以养正,井养致远。育人目标:井养少年。校训:养正致远。教风:井致持守。学风:学若穿井。同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学校精神大讨论,根据学校核心文化体系,征集设计校徽、校旗,创作校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

正如孔颖达《周易正义》里讲:“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在这里,“井”所蕴含的是人类对美、对好的品德的追求,是人类精神向往的至真至美体现。因此,桶井小学要在孩子的童年施以正确的教育,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力量,使孩子们在这里磨炼意志、锤炼品格、滋养心性、浸润生命、强健体魄、美化心灵、养成习惯、幸福人生……所有这些,都如同井水供养于人一样,源源不尽,成为伴随孩子们一生成长的财富。

核心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沉淀,成为学校发展的历史厚重,引领学校的师生沿着明确的方向开拓进取,创造佳绩。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将助力学校未来的健康发展。

二、“养正”课程涵养学生心性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井养教育”的教育哲学出发,学校把改变学生的突破口确定在实施“养正“课程上。“养正”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包括:站军姿、唱军歌、做国颁广播体操、走队列、国旗下演讲、晨扫、主题班会等多个项目,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军姿课

站军姿是军人的第一课,一切军事动作之母。基本动作是身体站直,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呈60度,五指并拢,贴于体侧。军姿的动作要领概括起来为“三挺三收一睁一顶”,所谓“三挺”指挺颈、挺胸、挺腿;“三收”指收下颌、收腹、收臀;“一睁”指眼要睁大,并直视前方;“一顶”就是头要向上顶。

经过严格训练,桶井小学90%以上的学生可以达到掌握基本动作要领,静站5—10分钟保持一动不动。

军歌课

唱军歌能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桶井小学统一教唱军歌《打靶归来》。同时,有些班级还利用音乐课和课余时间教唱这首歌曲。

经过训练,学生们基本能够曲调准确、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地演唱这首歌曲。

广播体操课

做广播操可提高学生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桶井小学统一训练国颁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训练。经过训练,学生做操基本做到动作规范、到位,整体上整齐划一。

队列课

队列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队列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团队作风。

桶井小学训练学生队列强调:走步,要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手握拳,拳面朝上;手臂前摆后振,前摆手臂要伸平伸直,后振手臂要用力;自然迈步。队列主要包括齐步走、合队走、绕场走。

在8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分阶段、分步骤,利用早操、第七节课、体育课时间,坚定不移地实施“养正“课程,总用时达节课。最后,朱凤春带领团队把站军姿、唱军歌、做国颁广播体操、走队列系统编排成一个完整的展示项目,并且在训练完成以后,坚持每天实施20分钟。

学生们在挺胸抬头地站立,放声整齐地唱歌,整齐划一地做操,昂首阔步地行走中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团队协作的意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学生们安安静静地站立,全神贯注地演唱、一心一心地做操和走步都在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注意力,不断提高自己注意力水平,这就为把注意力迁移到听课、学习中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一次次“训”和“练”中,在一次次“熬”和“晒”中,在一分一秒的坚持中,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一点点得到提高;学生们在站立中体现的人体美,在行走中体现的运动美,在唱歌中体现的音乐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

每周一的升国旗演讲、班级主题班会,每天的30分钟晨扫,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学期末的良好习惯示范班评比等课程项目,都是桶井小学“养正”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新时代好少年的有效方式。

天道酬勤,不欺力耕。经过一学年“养正”课程教育,桶井小学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散漫懈怠、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整体薄弱的状况一点一点得到有效改变。一个充满昂扬向上、乐观自信的桶井小学学生群体悄然呈现在大家面前。

学校也正计划将诵读古诗词、传统武术操、跑步、竹竿舞等融入“养正”课程,将不断丰富“养正”课程内容,创新“养正”课程形式,让“养正”课程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愉悦情境中滋养、浸润学生的心性。

三、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质量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桶井小学教师以往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工作态度不积极等诸多问题,这是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经过大量听课、认真思考、反复研究,年11月,朱凤春提出课堂教学5项要求:要有明确学习目标;要精讲多练;要注重检测;要多读多背;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年8月,又提出课堂教学“24字”要求:纪律好、目标明、低起点、小步走、多互动、多读背、多练测、堂堂清。年9月,初步推行桶井小学“导学练测结”五步教学模式。通过培训、座谈、听课、公开课等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年9月,学校根据教师教学效果,把教学水平大致相当的教师分到同一年级,然后,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全校学生由本年级任课教师平均分组,最后抽签决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这就基本形成了水平大致相当的教师,在学生成绩基本平均的公平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这样就自然地变“赶马”为“赛马”,教师的内驱力也由此悄然生发开来。

年,学校组织教师寒假开展分单元备课活动,要求教师遵循五步教学模式备课。开学后,有效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教师做中心发言人,同学科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确定的教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享,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过后要写教学反思。教师们研究教学之风由此延展开来。

一系列举措共同发力,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年全市小六统考,桶井小学全市排名由年的第名上升到第70名,及格率由年的2.2%提高到25.3%,低分率由年的50%下降到11.6%。数据的一升一降,证明学校选择的教育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做法是有效的。

四、优美环境助力师生成长

教育教学设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育人的重要条件。经朱凤春多方努力,三年多来,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多万元对学校进行建设和维修改造,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新建游泳池1个,学校也因此将游泳课正式纳入课表。拆除校门外的临时建筑,为学生上学放学提供了等候区域。新建了校门附近的围墙。对运动场进行维修,重新铺设塑胶和草坪,为师生活动提供保障。两栋教学楼全面维修,地面墙面走廊楼梯全部贴上瓷砖,使教学楼焕然一新。教学楼接通上下水,一改多年来无水可用的状态。操场增设下水设施,实现雨水进入市政管网,一改原来一下雨操场就雨水横流的状况。在桶井村委会的支持和协调下,实现校园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桶井小学18间教室多媒体全部更新,彻底解决了教师无多媒体可用的难题。18间教室黑板全部贴膜,实现板书无尘化。教师办公室全部使用办公屏风桌,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学校大门、临街外墙、校内围墙、部分楼体墙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日渐突出,逐步体现出“校园环境有品位,一景一处都育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桶井小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不到两年时间学生增加了多人,由于学校师资和教室的原因,近一年多来,学校严控学生入学和转入,使学生总数保持在多人的水平。不仅彻底解决了学苗严重流失问题,而且生源充足,渐有一位难求的趋势。

桶井小学以核心文化为引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基,以环境育人为补充,以“养正“课程为突破口,四位一体,同时发力,作为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杠杆,作为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创造了“桶井经验”,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改造薄弱学校之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jbxx/13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