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4.html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伴着春天的步伐,迈进清明的时节;领略风光的柔美,品味季节的变换。传承历史文化,缅怀祖辈先烈,不忘养育深情,宏扬时代精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现将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
:年4月2日中午12:30错峰放学,年4月3日--5日放假,共计3天。
:年4月6日(星期三)早上8:00到校上课。
文明祭祀倡议书清明将至,为筑牢疫情防线、传播文明新风、有效防范森林火情发生,营造安全、简约、绿色的祭祀氛围,特向广大家长朋友发出如下倡议:一、倡导文明祭祀,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通过“仁孝四川”线上活动平台,开展网上祭拜、献花、寄语等活动,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推行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二、倡导绿色祭祀,鼓励献花、植树、悬挂丝带、诵读祭文等祭扫方式,不在道路、广场、小区、树林、绿化带、墓地等场所焚香烧纸、抛撒冥币,共同维护绿水青山、天清地明。三、倡导安全祭祀,实地祭扫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扎堆,严格遵守森林防灭火和消防安全等规定,有序开展祭祀活动。四、倡导以身作则,全体师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告别陋习、文明绿色安全祭祀的先行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家长朋友们,祭奠先人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文明祭祀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营造文明祭祀良好社会风尚。森林防火十不“准”1.不准烧荒烧垦、烧荒积肥、烧地边杂草;2.不准在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放鞭炮3.不准在林区吸烟;4.不准在野外烧蜂、烧蚂蚁、烧火驱兽;5.不准夜间在林区点火把照明行路;6.不准炼山造林;7.不准痴、呆、精神病患者、小孩进入林区;8.不准见火不报、不救;9.不准在林区烧火取暖、生火野炊;10.不准破坏森林防火宣传牌、瞭望台(哨)。通江县龙凤场镇中小学
年3月31日
温馨提示
防疫安全
受奥密克戎影响,全国28个省份相继出现新冠,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山东、吉林等地尤为严重。
家长必须充分意识到本轮新冠的严峻性,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把病毒挡在家门外。
1.远离中高风险地区。
目前,全国高风险地区共56个,中风险地区共个,涉及多个省市地区。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请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离市、不出省,清明尽量在家过。
2.口罩一定要坚持戴。
事实证明,不戴口罩、随地吐痰、近距离交流等,都有可能传播或感染新冠病毒。
外出时请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不聚餐,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每次洗手20秒以上,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每次吃饭使用公筷公勺。
常备防疫物资,在家中多准备口罩、消毒水,外出时多准备口罩、免洗消毒液等。出游安全
清明期间,不少家长都打算带孩子一起出行或出游。
记得要对孩子做好交通和出行的安全教育,保护好孩子的人身安全。
1.遵守交通规则。
走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注意过往车辆,不要低头玩手机。
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在马路上追车、爬车、强行拦车或抛物砸车。
2.远离不良场所。
家长要做好监督,禁止孩子进入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儿童不宜的地方。
也不能让孩子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如打牌、喝酒、泡吧等。
3.防止被拐被骗。
教孩子基本的常识,包括不与陌生人接触,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带孩子外出时,不让孩子乱走,不让孩子离开视线,不将孩子交给不认识的人看护,不把孩子单独留在一个地方。
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做个合格的小公民。扫墓祭祖时,切勿让孩子携带明火、玩火等,做到文明拜祭、文明扫墓,确保人身安全。
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一定要有家长陪同,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靠近小河、池塘等区域,注意防溺水事件的发生,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居家安全
有数据显示,居家事故伤害占儿童各种伤害将近一半。
家庭安全隐患容易被忽视,家长一定要重视,防范儿童在家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1.注意厨房安全。
放好厨房里的刀具、燃气灶、打火机、易碎品等,不让孩子乱摸。
放好厨房里的热水、热汤、烧热的锅和水壶等,小心孩子烫伤。
2.注意家电安全。
不用三无电器,不改装插头,不乱拉电线,不用湿手碰电器,不用破损电器,不玩电器或电源,不超负荷用电,不在电器上乱放东西……
3.注意浴室安全。
浴室里应该安装防漏电装置,并且做好防滑措施。
使用热水器时不能完全密闭浴室,而且洗澡不能超过20分钟。
4.注意饮食安全。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少吃不健康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均衡膳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
讲究饮食卫生,外出时不吃路边摊等没有卫生保障的食物。
注意营养均衡,不给孩子吃生、冷食物,不吃过多的大鱼大肉。
防溺水安全教育
进入暮春,气温升高,不少孩子私自下水玩水、野泳,导致溺水悲剧频频发生。
家长不管多忙,都要对孩子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碰面必说,天天说,时时说!
1.防溺水“三不要”。
不要随便捡拾掉入水中的东西;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或假期在水边嬉戏;
不要靠近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等地方。
2.防溺水“六禁止”。
3.防溺水“两必须”。
必须学会自救——遇到溺水不慌张,尽量放松并躺平,保存体力等救援。
必须学会正确他救——请求路人帮忙,拨打报警,或者在岸上用竹竿、木棍、绳子等东西救助,把溺水者拉出来。
网络安全
如今,互联网诈骗越来越常见,并且屡屡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
家长要及时干预,正确教育,帮助孩子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1.不泄露个人信息。
遇到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地方,叮嘱孩子不能随便输入,应告知父母。
不要在网上泄露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及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不要向他人转账。
无论是游戏充值,向好友转账,还是被告知将钱转入某一账户,凡是涉及转账,一律拒绝。
家长要设置权限,不要让孩子接触有转账功能的APP,也不要告知孩子支付密码等。
3.不过度沉迷网络。
放假期间,应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孩子浏览手机的内容。
多陪伴孩子,多丰富孩子的生活,不要让孩子沉迷手
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清明节时间不长,但不能虚度也不应荒废,家长应提前做好规划。
学习不能落下,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监督孩子每日完成一部分,不要拖到最后一天。
阅读不能落下,根据教育部推荐的必读篇目,每天陪孩子阅读至少半小时,养成阅读习惯。
体育锻炼不能落下,每天抽出一小时,和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游游泳,增强孩子的体质。
清明节由来
4.
APRIL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节日风俗
清明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陪伴不能落下,家长平时再忙,也要利用假期好好陪伴孩子,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希望在这个清明假期里,家长能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让孩子能够开开心心放假,平平安安返校,健健康康成长。
最后,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