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
椰风徐徐,海韵声声
很少有人留意到
游客如鲫的海滩上
有几处神秘的摩崖石刻
棱角分明,光滑平整,整齐剖切
上面刻着“海判南天”几个大字
每年冬至正午12点
就可以看见太阳高度与石头切割面
正好重合的奇特景象
“海判南天”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又是谁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根据如此精确的测绘方法
来放置这些摩崖巨石的呢?
天涯海角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驰名中外。这里海水澄碧,椰林婆娑,水天一色。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峥嵘壮观。
刻着“海判南天”几个大字的巨石,是天涯海角景区历史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很多游客都感到疑惑,石头上的大字是什么意思呢?怎样在没有起重设备和剖切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力整齐地剖切巨石,再把它们分开放置到海滩上呢?
其实,这几块石刻大有来头,它们是康熙时期全国地理大测量的唯一遗迹。
康熙年间,黄河连年泛滥、内忧外患不断,国家治理和军事征战,都需要准确的全国地图,康熙决心用西洋新法来测绘这张地图。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到广州等地招募有科技才能的西洋人,一方面派法国传教士科学家白晋回国招募更多科学家来华、采办测绘仪器。
经过十几年的培养人才、购置仪器、测绘样图等前期准备工作,年,在康熙的指示下,十多位西方传教士科学家和多位中国科学家合作,开始了一次举世闻名的全国地理大测绘。
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科学家,有白晋、雷孝思、杜德美、山遥瞻、汤尚贤、冯秉正、德玛诺等等。他们从西方带来了几何方法和测量技术,简称“三角测量法”,能够精确地测量,精确地定位,刚好填补了中国地理测量和绘图技术的空白。
清代的海南岛属于广东管辖,年,法国科学家汤尚贤和广东测量队伍一起来到了海南。他们采用西方的三角测量法,剖开巨石,埋置石点。
“海判南天”,“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测量队在海滩上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年,各地的实地测绘完成,各个团队携带资料回到北京,由法国科学家杜德美主持编绘全国总图。当年制成的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一幅,分省区图二十八幅。
中西方科学家携手、花费十年时间精心绘制的《皇舆全览图》,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测绘范围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
这幅地图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成为欧洲人绘制中国及亚洲地图的依据,填补了欧洲人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空白。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测绘复杂繁重,乘坐安菲特里特号至中国的西方科学家们,在高山上,在密林中,目睹了这个东方帝国的城市、乡镇、村庄、河流,沿途路上他们会遇到什么呢?
更多的内容
敬请登录爱奇艺搜索
《海上来客》或点击下方链接,跳转观看
扫码观看《海上来客》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中心精品团队
实习编辑:王滢
责编:巢美琳
广州多区最新通知!广州最新通报:发现在穗密接者人!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学生校内遭快递车辗轧身亡,圆通回应!校方通报时间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