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古典新风尚(newgoodi)
冬天如果要看雪,那要去东北,因为东北的雪厚重、浓烈、酣畅;如果冬天要感受雪韵的美,那就走一回古镇,因为古镇的雪配上古镇的韵,醉人,熏人,撩人!
凤凰古镇冬季住在凤凰,最意外的惊喜是拉开阳台帷幔时,映入眼帘的是银色的世界,洁白的雪花铺满了整个大地,近处客栈和小店的黛瓦上盖上了一层皑皑白雪,妙不堪言。
凤凰古城基本上每年都会下雪,一片片雪花翩翩起舞,纷纷扬扬洒落在凤凰母亲河沱江上,乘坐小船在河上泛舟,白雪纷飞的古城大街小巷和碧波荡漾的沱江河就在身边和脚下慢慢流动,四周的青山呈半月形将凤凰古城环抱,在米兰别院的楼顶观景台向远处俯瞰,发现凤凰小城与雪景融为一体,仿佛人间童话,看农家船码头小舟竞渡。远处的房屋瓦顶已被悄悄的铺盖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在那白雪装扮的世界里仿佛一切都在升华,冬季的宁静雪景使得凤凰古城美不胜收,留恋往返,将人们带入到一个晶莹剔透的白色国度。
(摄影/王正坤)
婺源古镇除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粉墙黛瓦之外,置身缭绕的大雪之中,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雪景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婺源持续的降雪,转身之间,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意境,在眼前如约而至。俨然成了“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南方“雪国”,在自家门口上演冰雪奇缘!曾经意气风发的过往也如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散于苍茫大地,凝结成一朵朵无暇的花。恍惚之间,生命的往复,从一个飘雪的季节过渡到了另一个飘雪的季节。周庄古镇千年历史沧桑和绽放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对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周庄,有着天下第一水乡的美誉。苏州昆山市的周庄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润着周庄,水丰富着周庄,水是周庄的灵魂,“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宏村古镇黄山的冬雪将宏村装扮得如诗如画,宛如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景色非常迷人。
总有这样一些小小的村落让人动心,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安静从容,仿佛从存在的那天她就是这个模样,仿佛很多年以后她依然会是这个模样,安徽宏村。宏村背倚黄山余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被美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同里古镇同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去同里赏过水乡古镇美景的人不在少数,但见过江南水乡古镇雪景的人想必并不多,有幸拍到水乡雪景实是天之赐。当你决定去漂泊的时候,你不用一个人背上包去天涯海角,只需来到同里,这个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小桥,流水,人家”般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
乌镇古镇乌镇除了夜景美,还有雪景美!乌镇下雪的夜更美!
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雪,洋洋洒洒的雪花覆盖了黝黑的瓦楞、斑驳的石桥。石库门、马头墙、河埠、水榭……笼罩在了皑皑白雪之中,黑白相间,更添古朴淡素之色。那一刻,甚至有一种错觉,仿佛乌镇等待千年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出现。
西塘古镇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西塘的雪仿佛就在刹那间万千个白色的精灵踏着古典的韵律在风中轻舞,像一个个熟悉而又模糊的音符在幽蓝色的线谱上轻吟浅唱,灰蓝色的苍穹中,唯她一派天使的风度。远眺水乡,舟影波光,房顶上一层厚厚的雪,在雪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
南浔古镇南浔的美不难寻,难寻的美是南浔的雪!
南浔,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不同的是,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南浔则默默地守候着她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她的游人们,毫无怨言。
丹巴藏寨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都说丹巴藏寨梨花开像下雪,可当丹巴藏寨下雪的时候,你会以为春天来了,梨花开了!
你说北京的雪景美!你说武当山的雪景美!你说西湖的雪景美!你怎么不说丹巴的雪景美?也许,因为这样的美景你还没见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丹巴自然不是浪得虚名,看过它春夏秋的人很多,见过它冬日的少之又少。冬日的丹巴雪景别有一番风趣,这样的丹巴,你爱吗?
青岩古镇纷飞的大雪,让青岩古镇减少了不少的繁杂,也正是寻找古镇独特视觉感的最佳时机,远眺古镇,白雪覆盖楼阁和每家每户,古朴和清幽的底蕴油然而生。
电影《寻枪》曾在这里拍摄,使得青岩古镇更为外人所熟知,它位于贵阳市的南郊,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镇内完好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楼台寺庙鳞次栉比,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