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05/4322203.html
提到近代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朱德、林彪、彭德怀这三个名字,因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这三人都曾经指挥过百万大军,打了不少有名的胜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一点不比这三个人差,而且立下的战功也不逊于这三个人。
我们所熟知的抗美援朝战争,他是唯一一个全程参与的志愿军首长,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成功预测了仁川登陆的人。
伟人对他的评价也只有一句话:“他去了,我放心。”寥寥数字,可见信赖。
他就是邓华,一个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具有卓越军事天赋的开国上将。
然而战争结束后,邓华却迎来了人生的大低谷,不仅自己的功绩被抹掉,连同自己的名字一起,都在相关档案资料中被除名。
邓华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明明该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却偏偏在建国后会被除名呢?
笔者认为,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形容邓华,其实再合适不过。
图-邓华-年4月28日-年7月3日,湖南郴县人。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锦州献计,林彪青眼邓华,年生于湖南郴县,家里也算一个书香世家,所以邓华的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
15岁的时候,邓华到长沙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上学,期间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7岁受到红色革命思想的影响,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开始了他足够精彩传奇,也足够心酸、惋惜的一生。
在这个时期,邓华算得上林彪的嫡系,跟着林彪一起走南闯北,参与并指挥了海南岛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等重大战役,并且获得了重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场的局势。
图-林彪年12月5日-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说到这儿,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当然,也是这件事让林彪对邓华另眼相看,从此给了邓华非常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年秋天,辽沈战役打得火热。林彪带着东北野战军在锦州团团围住了国民党军队,双方剑拨弩张,互不下相让。
由于当时驻扎在锦州的国民党军队有足足11万人,所以国民党军人认为,只要修筑工事,然后加强城防,解放军是攻不进来的,准备一直耗下去,直到援兵来到。
图-辽沈战役
林彪看到这一情况,准备围点打援,先派主力部队跟援兵开火,然后跟城中被困的国民党军队使劲耗,等到对方弹尽粮绝,届时只能束手就擒。
邓华此时是林彪的下属,本该按照林彪的指示作战,却对林彪说了自己的见解。
邓华认为,不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援兵上,而是锦州。
因为如果一直跟对方耗下去,难免可能会出现国民党南北援军在锦州会师的可能,到时候别说拿下锦州,甚至可能会丢掉战争的主动权。所以邓华再三建议林彪,先打锦州,然后打援军。
林彪听到邓华这样的见解,心中觉得有些意外。正犹豫之际,林彪接到了军委的指示,竟然和邓华的见解不谋而合。
于是林彪便将火力对准锦州,一天一夜后攻下锦州,取得了胜利,也为后期解放东北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此事过后,林彪再看邓华便不一样,林彪此时明白,邓华的一些军事思想,和伟人不谋而合,这个人后期将大有作为。
图-辽沈战役
伯乐力荐,再绽光彩说到邓华大家可能陌生,但提到林彪大家肯定熟悉。像林彪这样一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心中能服气的人寥寥无几,能让林彪如此青眼,邓华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这正是因为得到了林彪的赏识,邓华便跟着林彪一起,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足迹踏遍了中国版图,所到之处,人民皆欢声鼓舞,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解放战争结束后,在中央军委准备建立战略预备队的时候,林彪和罗荣桓极力推荐邓华,这样的提议也到了聂荣臻的支持。
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伟人也赞同这个提议!
图-罗荣桓-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
就这样,邓华于年7月8日成为了东北边防军十三兵团的司令员,并以此身份抵达丹东地区,在鸭绿江附近设防。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