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伴随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而来的“后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商业世界的规则,已经远不再是传统的互联网概念所能解释的了。
据摩根斯坦利的统计,中国移动互联网民已经领跑传统PC网民。截至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人群规模达5亿,占全部网民的81%,达到近40%的绝对普及率;Enfodesk易观智库年3季度的手机市场监测显示,截止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销售份额已经超过90%,预计年将达到6亿左右的保有量。另外,《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的上网时长已经全面超过PC端,幅度高达29%以上。马化腾所掌握的数据则是,移动互联所贡献的网络流量已经高达70%以上。
与此同时,马云、雷军等取代了传统经济的大佬,成为当红的经济人物。地产、金融、家电等行业都在积极地追求和拥抱“互联网思维”,网络英雄们都在忙着四处布道。
这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成为主流,意味着新经济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经济,意味着用户“价值的创造方式”以及企业“价值的获取方式”的改变——前者是用户需求和消费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后者则是企业创新和运营欲赢得的市场价值。这都意味着不再一样的商业规则。
现代通讯工具和互联网带来的,是连接方式的彻底改变:更快的连接,更广范围的连接,更方便的连接。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连接”——物的连接、人的连接,以及商业与人的连接。
进入到“后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情境下,“连接”有了质的进化和改变:连接的物、连接的方式、连接的速度、连接的地理范围、连接的时间长度,以及连接的生活情境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和传统互联网经济时代有相当大的差别。
最大的差别在于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在传统经济时代,互联网对信息的组织,主要是对“物”的组织——网页的搜索和门户平台都以产品/服务为核心。而在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对信息的组织,则主要是以“人”的“行为”为核心——随时、随地以场景为背景的行为,这种“人的行为数据”比先前的物理数据更加精确、直接和相关。
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T1)
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权柄。这并不是说单个的用户是强大的,而是说用户结成的网络是强大的。分散的用户因快速、实时、紧密、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使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组织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就像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群鸟》中所呈现的意象:单个的飞鸟是微弱而不起眼的,但无边无际的群鸟聚集一处的疯狂攻击,却可以让小镇里很多原本比“鸟”强大得多的“人”陷入灾难和恐慌。
因移动社交网络合为一体的“用户”所拥有的市场权利越来越大。这一变化对商业世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大特征上:一个是“去中心化”(Decentration);另一个是“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
去中心化(T2)
网络是有结构的,其结构主要取决于“端口”的网络接入/连接方式。
以PC连接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其网络结构存在很强的“中心”。门户网站,就是传统网络最重要的中心节点。人们通过登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获取经过编辑归类的新闻、资讯。门户成为一段时期内响当当的互联网霸主。
而淘宝则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中心节点,它构建了虚拟的商城,让商家和用户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交易消费,企业通过收取“租金”来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云就是最大的虚拟地产商,本质上和百货商场没多大区别。难怪他和王健林以一亿对赌,因为二人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主业都是地产,只不过一个在线上一个线下,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物理的。
但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信息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
现在,用户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来完成自己的生活任务。比如,资讯的消费不再需要登录大而全的门户网站,而是通过微博、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