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壹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与春祭结合在一起。古人认为在清明那一天,生气旺盛,万物复苏、春和景明,正是举办春祭的最好时机,所谓春祭,就是在春天祭祀先祖。之所以选择春天,是因为除了要表达对祖先的哀思外,还要祈求祖先在新年伊始开春季节,保佑子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虽然在上古时期就有了清明节的雏形,但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清明当成一个固定的节日,进行春祭的日期也没有具体到某一天。直到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立寒食节,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每年清明节日期才算固定下来。
贰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叁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注意事项
清明节时期外出的人较多,尽可能避开扫墓高峰时段,避免拥挤,要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地点及停车场停放车辆,同时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祭扫时,应到指定地点烧纸、焚香、放鞭炮,不要随意吸烟和乱扔烟头。要严格遵守当地野外用火管理规定,一旦突遇火灾,要保持镇静,及时拔打或。
重要提醒
清明节放假通知安排:学校4月5日(清明节)放假一天。4月2日、3日正常休息,4月4日正常上课。
疫情防护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节日。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家在祭祀的同时要注意疫情防护哦。
一、要坚持戴口罩。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并及时就医。三、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倡导从简从快祭扫,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代为祭扫等方式,坚持“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操作方法如下
四、做好健康监测,增强防护意识。要积极配合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认真遵守防控要求,保持心态健康,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