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留恋处一中三年,家长们是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

青青光阴,一中三年。在清水塘畔,他们用脚步丈量爱的长度,陪伴孩子走过这段郁郁葱葱的道路。他们伴晨曦而来,又披月而归,让孩子每一步的成长,都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是每一位一中学子的家长,是一中教育的亲历者。让我们静心展卷,透过文字看看他们流淌出来的深情重意。

青葱岁月,伴风吹过草原

(节选)

郭威

长沙市一中高级7班

郭柯成家长

一滴水,流出一条河

一片叶,撑绿一片天

一段路,缠绵一生

从“一”开始,有始有“中”

三年的时光,如风,如

风中的歌。青葱岁月,扬发

如旗的少年,骑马走过草原

清水塘边,采摘蛙鸣

逸夫楼里,种文收字

湘江波涌,惊停鸿雁

伟人校友,千帆竞发

以星点灯,与月相邀

指云为路,放飞青春

啜饮雨露,品味甘泉

吸墨挥毫,书写天地

谨以此诗,献给一中所有的师生!

一片赤诚暖心意

(节选)

长沙市一中高级5班

宋雨歆家长

至今还记得军训结束那天,孩子回家分享时的亢奋,至今都记得班主任唐小湘老师的亲切与温暖,记得家长会柔弱的她抑扬顿挫的言语,记得她每次和我的电话。她真正实现了她的承诺:无论何时、无论哪位家长、无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都可以打她电话。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班级健康成长,在学校优良管理大环境下,成绩也让我非常满意。我由只定位于一个普通一本,开始憧憬将来上哪所重点大学。

接下来的高二高三两年,一中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和感触也太多太多。家长会上各位任课老师精简而精彩的发言,让我看到了名校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不凡功底。办公室里班主任吴意奇老师忙碌的身影、亲切的笑容,一次次驱赶了我的拘谨、给了我信心。特别有意思的是年级组长语文老师徐国鸿才子,我第二次与他通话,他就亲切地说出了某某家长你好。

我与一中之间,宛如狭路相逢的两位异性最终发展成恋人。一中的银杏树,一中辛勤的园丁,一中连绵不断的喜报,一中家长的笑声,连同我孩子在长长跑道上的身影,连同孩子与同学合作的精耕细作的板报,都将成为我老年幸福、甜蜜的回忆。一中,我爱你,我永远祝福你。我永远感激你,感激因为你,让最初并不是最优秀的孩子,有希望坐在她理想的大学,学着她以前不敢奢望的专业。此种情,一辈子。

未曾拥抱,却已情深

(节选)

长沙市一中高级6班家长

我还记得高一时女儿模仿班主任唐老师特有的语音语调,那一刻,我知道女儿没有了入学时的紧张与焦虑,应该是慢慢适应并爱上了这个学校。我也还记得,高二时女儿有模有样地在全家人面前表演她们街舞社的节目,青春飞扬、活力迸发。那一刻,我知道女儿还是那个“多才多艺,活泼调皮”的琪琪妹妹——在高中繁重的两年学习,还好没变成一个书呆子。我也还记得,仅有的几次和高三老师们交流:刘老师的率真,姚老师的不羁,瞿老师的内敛与年级徐组长的真诚。我们谈论教育,也谈论彼此那些学生时代的理想情怀。那一刻,我知道半亩方塘的源头活水浇灌下的花与树,定会清新雅致、卓尔不群。

通过女儿在一中的三年受教时光,我能感受一中百年名校的魅力——内敛、质朴:就像校园内那丛丛鲜花,我自盛开,清风徐来;执着、勤奋:就像校园里那一株株银杏,始于青涩的嫩芽,怒放出秋日的辉煌;勇敢、无私:就像校门前那条单行线,万千学子可以结伴疾驰在拼搏的人生路上,也可以相约暂歇于林荫道旁,但是它时刻提示:一直向前,朝着远方。也许这些就是我所理解的一中精神吧。

三年时光里,清水塘边的一中,对学生,就像是一个加油的驿站,青春更好,扬帆再起航。而对于我们家长,就像是一个寄予梦想的摇蓝,有太多的吸引与牵挂。一千多个日子,未曾拥抱,却已情深。

深情赋师恩

(节选)

长沙市一中高级6班姚嘉怡家长

以前我家孩子一直比较内敛,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也不敢去问老师问题。但不知何时起,她在高中非常喜欢问老师问题,尤其就读文科以后,文综里的历史一直是她的薄弱环节,她经常去问历史瞿老师问题,瞿老师也只要课后有时间就孜孜不倦的作答,生怕落下班上任何一个学生,生怕自己的科目给学生拉了后腿。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不仅让我们家长非常感动与折服,更让孩子的记忆深刻,以至于在孩子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上把瞿老师作为偶像在描述。而班主任刘老师则更像学生的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每一个孩子。除了学习,还有生活细节与情绪变化,这一千多个日夜里,她给孩子的陪伴比我这位家长多了太多。

如今孩子的学习优秀、性格开朗都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老师的付出。我们为孩子有一支这么负责任的老师团队而自豪,也感到非常幸运!

看到孩子在学校一张张活动剪影,我们能感到学校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孩子在学校不仅参加了合唱团、街舞社等社团,也参加了作文比赛,英语全国大赛等各种赛事;学校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实践社会的资源,比如孩子参加了“柏思留学长沙分公司”留学博览会的助展及翻译助理;思想上更给孩子提供了学校青年党校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氛围,哪能不勾起我们的学习情怀与向往。

师恩无穷期

(节选)

刘五妹

长沙市一中高级9班

罗慧颖家长

老师们也时常陪孩子们挑灯夜战,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答疑、备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好几次好晚在校门口去接孩子,要不是亲眼目睹,还真不敢相信一中的老师们对学生是如此的负责任,他们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对孩子们默默无闻的付出,让人好生钦佩,也让我们做家长的很感动。

高中阶段正值孩子们的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叛逆心较重,心情也比较浮躁,易冲动,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也比较难沟通。据我了解,每当孩子出现类似问题,老师们都会根据需要花大量时间找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稳定情绪,缓解压力。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老师们为孩子付出得太多太多,感恩老师,感恩一中,百年老校,孩子们因你而骄傲!

美在深处的一中

(节选)

长沙市一中高级10班家长

长沙市一中环境优美,在闹市中独处一静。学校注重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美化塑造学生的内在气质,校园环境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绿树成林”,在绿化过程中不仅种植草皮和灌木,更加注重培植高大的乔木,使学校虽居闹市却有藏于山林之感。现以形成田径场与篮球场之间的樟树带、逸夫教学楼会议厅北侧的樟树林、逸夫教学楼西北侧的银杏林、逸夫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之间的雪松和白玉兰混合林、第二教学楼南侧的金线杉带等成规模的绿化林、带。二是“点石成金”,通过在校园各处点缀奇石,并在石头上镌刻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各种格言、警句、诗词,营造一种“石文化”的氛围,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三是“主题园林”,在校园中,还有滴翠廊、半亩方塘、求索园等“园中园”,这些小园林分别拥有各自的主题,如滴翠廊就是勉励学生“逝水流年知惜时”,要勤于学业等。

陪孩子一起走过靓丽青春季节!

(节选)

李先平

长沙市一中高级11班

李逸飞家长

陪孩子一起走过靓丽青春季节,我们也需要淡定自若。

高一的暑假,小飞回来对我们说,她有资格参加第十三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决赛,但她不想去。其实我也知道,对于参加这些竞赛,她一直不是很积极主动。于是我就对她说,就当去北京旅游呗。后来,她获得“叶圣陶杯”决赛一等奖,对我家小朋友来说,除了高考后能够参加部分院校自主招生外,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

我知道她可以的,因为她已经养成了读书和阅读的习惯。小脑袋里面,随时会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流露笔端的文字,有时我都自叹弗如。

高中的生活,就像我们的人生,平平淡淡地过着。有一天,小飞同我说,老爸,我们班的黑板报一直没有在学校得过奖呢。我就鼓励她,重拾画笔,勇敢的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去。后面她同几个同学,花了几天时间,完成了一期相当漂亮的黑板报。她非常得意地对我说,大圣归来画得太好了。

名校者,大楼不一定是制胜因素,但大师一定是制胜因素。“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如此,中学也是如此。看到小飞身上的变化,我由衷地感谢一中。

长沙市一中,为什么这么神奇?

(节选)

长沙市一中高级12班

李恩妮家长

送孩子上学时,你知道吗?孩子的妈妈好多担心,担心年幼的孩子能照顾好自己吗?她是妈妈的小棉袄,是妈妈的小公主,她没有过离开父母的经历,她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妈妈担心从小任性的她能和同学融洽相处吗?从小到大她就被长辈、老师、同学宠爱,还担心她的学习,担心她的世界观的形成,担心的太多太多……

高一后,孩子的妈妈知道了孩子能独立生活了,知道了孩子有很多好朋友了,知道了孩子参加了社团,知道孩子参加了各种竞赛……发现我有点对不起你,应该给孩子妈妈多介绍你,多说说我和你的故事……

每次送孩子来校,每次参加家长会,都会在校门口闻到金桂银桂的芳香,都会看到“惜时”、“勤”、“有所思”、“三个面向”的告诫,有时还会碰到银杏正灿烂那个迷人的日子。我有时踱步在校园,看香樟园郁郁苍苍,看逸夫楼灯火辉煌,看“铎”上火棘红红的果实。一中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这个成年人,告诉我“人生在勤”,必须学习,不然怎么和孩子交流一带一路,共享经济,怎么交流舌尖上的中国,怎么交流中国工匠精神,怎么交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一千多个日夜,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变成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大姑娘,欣慰孩子你选择了长沙市一中!欣慰长沙市一中的承诺(给同学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得到了体现,欣慰一中有伟大的师者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依然在坚守、依然在傲然屹立,欣慰我曾经喜欢的一中一直都是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敢担当、能进取的一中!

选择一中,

选择成为更为优秀的你!

校址: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81号

投稿:cssyzw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lyyj/10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