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两会热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侧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照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动,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侧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永久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  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报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公道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范围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全国医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修建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范围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分析:2014年我国赤字范围虽然较去年的1.2万亿元有所扩大,但赤字率稳定在去年水平,这类既带有积极色采,又力求稳妥的安排凸显当前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整体来看,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赤字率不变,政策扩大的力度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3公"经费公然不留死角  报告:全面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4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3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分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解读: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3公"经费都要公然,打造阳光财政,让大众看明白,能监督。"'3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情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2014年中央'3公'经费范围将只减不增。"财政部发言人戴柏华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3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捉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动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4标准车用柴油。实行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动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行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报告还侧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展开污染防治。  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报告:要更大范围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何健:过去几年,房价的延续高涨引发广大大众的不满,特别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保护社会公平。  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千米。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相比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还很差、困难群体还很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也说明建设"美丽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危房改造、修公路、解决饮水安全,都是在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  让农村大学生再增一成  报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辞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但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存在减贫动力不足、扶贫资源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关键要落到实处,啃下扶贫"硬骨头",让更多贫困大众走上小康之路。  "零就业"家庭最少1人就业  报告: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少有1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任永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就业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零就业家庭最少有1人就业"这样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现了保民生、稳民心的坚定决心。  全面实行临时救助制度  报告: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行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现代社会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困难群体社保问题的关心,体现了"让更多人同享改革成果"的指向。完全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设立的国民安全,这张安全在深化改革即将涉险滩、破藩篱的关键时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让更多基层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大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减缓,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置也不平衡。在基层,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特别是偏僻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方法,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大幅提高互联速  报告:要促进信息消费,实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讯,推动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速,在全国推行"3融会",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保护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下落流通本钱,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dlhj/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