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是山东最具特色食品之一。它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梁等五谷杂粮为原料,特点是脆如酥、少水份、耐贮存、粗纤维含量高,而且易消化,有利保健,是山东的传统食品。
山东煎饼起源于泰山,在泰安有多年摊制煎饼历史。泰山煎饼有如下特色:一是主要原料采用小米或玉米;二是泰山煎饼加工前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三是泰山煎饼薄如蝉翼,几乎透明,吃起来略带酸味,香软可口。
煎饼有刮、摊、滚三类,泰山煎饼属于刮煎饼。它以玉米、高梁、谷子、地瓜干等为原料,经粉碎成糁,磨细成糊,摊在鏊子上,边烙边刮即成。
要说泰安哪里的煎饼最好吃,首屈一指的就应该是楼德。
楼德的煎饼真可谓是手艺正宗,口味纯正。
摊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
1.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
2.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泰安本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
3.油擦子,泰安人普遍呼它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在泰安,一张煎饼从鏊子上揭下后,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山东煎饼源于泰山亦是不争的事实。在大汶口出土的那些器具里头,也有一种叫“鏊子”。泰山煎饼是泰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鏊子”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可以确知,在明代万历年间,煎饼的制作在泰山一带已很普遍。游遍泰山南北的蒲松龄在《煎饼赋》中写道:“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据史书记载,泰山位于齐州正中,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一座最有凝聚力的祭天圣坛。汉初《尔雅·释地》:“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盐出焉。”《淮南子·地形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充分证明泰山五谷之美和历史渊源。泰山的神气来自于雄峙天东的优越位置,来自于先民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
泰山煎饼与天也有联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泰山人的主食煎饼,正是应了“食为天”的说法。明代著名诗人杨慎在他的《词品》中说:“宋以正月二十三日天宰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据说从宋代有个规定,把正月二十三定做天宰日,在这天,好吃煎饼的泰山人把煎饼放在屋顶上,叫作补天。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阴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在这一天用煎饼“补天”以祁求‘雨顺’而五谷丰登。煎饼从形状上看,它是圆的,天圆地方,具有天的形状。它用上天赐给的五谷杂粮做成,又能包容一切食品所以说“一张煎饼包天下”,还有承载天下的意思。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