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很喜欢旅行的,而我身边也有很多喜欢旅行的同学。可我却从不敢与他人为伴,结伴出游。恐怕是我还没遇到与我志趣相投的人吧。
今天推荐一本书《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
这本书是一本旅行笔记,讲了很多旅行中的趣闻,讲述了作者旅游中的人生观。每一座城,每一次流浪,仿佛每一次都有记忆,又仿佛每一次记忆都模糊。这本带着旁观者流浪那么多城市的书描得真实,让你看见城,看见作者的心。浓墨让人驻足,容易,轻描口味太淡,不易。这是一部关于你该与世界如何相处的教科书——摆脱偏见的唯一方式,就是拥有另一种偏见。这是两位怪大叔泼出的一盆心灵硫酸,这两位老男人摇出的一次感情催眠。你不能全盘接受,你要深思,要防备,要反击。
19年,我也算走过不少地方,照过不少照片,写过不少游记。这个假期因为很多事,所以没有去旅行。趁着读完这本书,我也总结一下我的旅行笔记,想到那写到哪。
我与作者相似,喜欢故地重游。前前后后三次到过杭州,第一次匆匆忙忙,坐了一夜硬座,到了杭州就报名了一个旅游团,带着一箱行李,走进了西湖。却没有任何感觉,除了比颐和园大一点,也没什么。第二次到杭州中转,有一个上午的空闲,没有再走走逛逛,坐在西湖边的咖啡厅,静静的呆了一上午。再次到杭州,是高三毕业的暑假。真正意义上一个人的旅行。一晚的火车,与对床的大爷聊的兴起。大爷跟我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到现在,一句也记不住了。也许这就是铁路的美,没有飞机的拥挤,深夜里,开始畅想,只身一人的旅程,也是美妙的。怀着对次日朝霞的企盼,静静睡去。
再次与你相遇,却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向你问候,只是知道,站在这里便是相逢。你好杭州。
到杭州的第一天,给我的印象绝对不算友好。炎热的天气,闷热的空气,绝对可以称得上用手轻轻一握,就可以攥出几滴水。到了杭州,第一站并不是西湖,而是浙大。这里有妈妈曾经的脚印,也算是去寻寻旧。进了浙大,感觉更像是进了一个遗址。每一处都是旧的。这里没有清华的意思严谨,也没有北大的一丝肆意,多的是一点厚重。在浙大,看得见的路并不有趣,我更乐意走在那些看不见的路上。有的,铺满了青苔,有的,淹没在草丛。但每一步,都要以试探的方式前进。说不定下一步是深坑,亦或是土包。徒步走在杭州城,大体的感觉和北京差不多。又是一个现代城,不夜城。每一处都被灯光照的透亮。然而,即使这样,只身一人走在陌生的城市里,终究会有感到孤单。但是,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知道,谁,才是那个你一直念念不忘的人,谁,又是那个一直想着你的人。一个人出来,总归有些收获的。
苏州我也曾到过两次。来到苏州,就必然说起园林,说起园林,就必然要谈到美。美,实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人认为美,则必定有人说他丑,更有人如苏东坡,认为极丑就是极美。但是像苏州园林这样,多数人都说美的地方,还是很少的。根据包豪斯现代美学,产生美的,是秩序。而对称又是高度的秩序。所以我们在中国古建筑中,能看到大量的对称,小到门窗回廊,大到院落城市。可是,中国人的美,不仅在秩序之中,更在于打破秩序。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师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园林的美,还在于它的颜色,绝不会是红墙绿瓦的浓妆艳抹,而是青砖灰瓦的淡雅。配以繁茂的树木,绽放的花朵,每一处都美得让人轻松。
来到江南,就必须谈谈这里的雨。这里的雨不像北方的倾盆大雨,在这里你几乎体会不到豆大的雨点摔在脸上。而是细细的雨丝,轻轻划过,甚至击不出一丝涟漪。这里的雨是温柔的,温柔到你即使不打伞,也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但在这无声无息中,它打湿了你的肩头,湿润了一片天地。当然,他也会愤怒。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这是的它,绝不是那么好惹的。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要不任何防护,也难以抵挡。
这种雨的性格,无不体现在江南人的身上。以开车为例。他们的驾车状态大致分为两类,或多少过于大胆,或多少过于小心,二者必居其一,后者比前者多得多。与此同时,属于大胆一方的驾驶员,大部分可能上去好像深信自己开的好,他们大多时候瞧不起小心翼翼的驾驶员。以自己与之相反为豪。不过当他们大胆的改变行车线时,总好像没怎么注意到四周每一个驾驶员都叹息着或出言不逊地稍稍用力踩下刹车踏板。
不知大家都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做过这样的事情:电梯中,有一位乘客要下去,在按钮旁边的人就按住关门键,让门尽快关上。
我在台湾大叶大学学习时,同乘一部电梯的台湾人,按下的却时开门键。等到别人走出去好几步,再松开手,也不去按关门键。就那么等着,等到电梯门自动关上。我也就跟着等。之前拼命的赶变得毫无意义。而这毫无意义的等待,成了难得的喘息。
在台湾彰化高中,看不到一个保洁员。他们的同学被分成组,在课余时间打扫校园,包括厕所,维护着校园卫生。在那里吃午饭,收拾垃圾时,餐盒,餐盒盖,筷子,筷子的包装袋,饮料杯,吸管都要分门别类的放好。这种细致到令人发指的垃圾分类,让我看到了平时身边毫无意义的垃圾分类也能做的如此井然有序。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平时的生活中,客户以为自己是上帝,对卖家毫不客气。卖家认为自己是大爷,毫不让步。去夜市吃饭。买了一个手抓饼。当我伸手递出钱的那一刻,一句谢谢说的我不知所措,愣了几秒钟后,尴尬,我也只好回了一句谢谢。饼制作好了,递给我,又一句谢谢,我也马上跟了一句谢谢。一句接着一句的谢谢,说的我俩都笑了。落下的病根也改不了,回了北京,去买东西,也得说一句谢谢。而对方还挺不习惯,有的羞涩一笑,有的尴尬冷场,有的,则在你下回光临的时候,多在你的碗里放俩饺子。
去内蒙的时候,还比较小,能记住的事情不多。印象最深的是住在俄罗斯族人家。第一次睡了土炕,第一次吃到那么大,那么香的土豆,第一次吃了野生蓝莓酱。最重要的是,人家吃什么,我们也就吃什么。这比所谓的“生态博物馆”要地道许多了。
同在高三的暑假,去了新疆。去了不少景点。逛喀纳斯,就像逛公园,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放着城市里的公园不去,要千里迢迢跑到新疆去逛公园?修好了景区,这种好往往是”新的“。让人觉得做作。这样瘦了身的景点,一路上没少看。
但在新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在禾木,早上刚下完薄薄的雨。路还有些泥泞。穿过集市,走向了一片没有人迹的小山丘。虽说又木板搭起的路,却不甚好走。也不知爬了多久,连木板路都没有了,只有高高的杂草。一阵风吹过,几只牛露出来脑袋。转头往山下望去,禾木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大多数时候,之所以“风景绝”,是因为“行路难”。自然往往会给那些在艰苦中不断坚持的人以馈赠,只有不停超越自己的体力和心智的旅客,才能尊享这份礼物。而他们的起点,就是一般人停住脚步的地方。懒人只能看到粗浅的风景,而认真的,坚定的,执拗的人门则可以通过行走,感受更多层次的美。而我在玩上,从来不懒。
人们总爱把旅行和生活对立起来,以为生后是乏味和无聊的“在家”,而旅行才是特别且有趣的“出走”。北京的19年告诉我:这样理解太过于美化旅行,而淡化了生活。
有一种长时间的旅行,它出现在这样的时刻,那就是当你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再回头去看看这样的时光,你会发现,期间的生活就是一场旅行,其中的酸甜苦辣就是这场旅行的给予。
生活就像是一次漫长的“出走”,一路的风景应接不暇,我们常常因为感觉太过丰富而顾此失彼。而这段漫长的“出走”中的很多“生活的片段”方是真正的旅行。
如果你有耐心能看到这里,我觉得咱俩可以一起去旅行了。如果:云南,海南,广州,西安,台湾中,有你想去的地方,想跟我一起去,不分男女,可以聊一聊。
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看,所以送出一本《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仅限京东快递能到达的的地区。送给第一位私信管我要书的人,北京白癜风专家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