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7397.html
↑↑↑点击图片了解↑↑↑
前段时间小江去了九圩镇,在途中路过了那余村大河口屯附近的明代古墓-覃炮墓,犹记得在年的时候这里因为一次盗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于是乎就去了覃炮墓实地看了一次,发现与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这个古墓大家不知道的那些事......覃炮古墓视频
该视频也是今年4月份拍摄,视频画面和小江所见的内容基本一致,视频中有关于该古墓的大致介绍,这个古墓位于九圩镇那余村大河口屯。
喜欢看视频介绍的朋友们不妨点进去看一看,对于现场的情况会有一定的认识。该墓主人名为覃炮,又名覃宝、覃晋,系覃企望之四子、覃怀满①之玄孙,生于明代弘治六年(公元年)九月十二日,卒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年)八月二十九日。根据广西各地族谱记载,覃炮曾任三旺六里堡目,亦称土司。官阶千户侯,正五品,是明代难得的太平州官,其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先后率堡兵岁东兰州官韦虎臣赴往东南沿海征剿倭寇和平息匪患,他是明代抗倭的民族英雄之一。
首先看到这里的时候出现了两个知识点。覃企望是谁?覃怀满又是谁?以及土司②是什么职位?①覃怀满原名谭三耀,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氏,元末义军首领之一,明朝初年随军南下平定西粤(即今广西),之后因故改名覃怀满并定居当地,其玄孙就是覃炮,而覃企望为覃炮之父。②土司:三旺六里即三旺、安边、江边、镇南、光岩、古云等六里,明清时期属设三旺分州,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②之三旺、长老、下考、九圩、保平以及都安县下坳等乡镇。
覃炮古墓远处拍摄全景画面丨年1月
覃炮逝世后安葬于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大河口三端坡上。该墓是一座双层古墓,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而且建筑结构奇特,工艺水平相当高,历经余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广西境内实属罕见。该墓的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和覃氏历史内涵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5年3月16日,政府已将其列为重点文物单位。
覃炮墓位于大河口屯(莲花坳山下)时隔数百年,关于覃炮公为什么安葬在九圩大河口三端坡上,一直是个谜。但民间却从不缺乏对此的猜测,种种传说层出不穷,来悬数百年的谜底已经很难去考究,以下是关于覃炮墓的相关民间传说,由于篇幅较长,小江把文字缩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滑动屏幕查看。生前嘱咐说:覃炮公生前就已经吩咐,在其百年之后从三旺顺着三旺河、九圩河往下抬,抬到哪里绳索崩断,就安葬在哪里。
覃炮公生前担任三旺州军政长官期间,励精图治,广施德政,为维护地方的平安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重大贡献。因此,民众有口皆碑,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当闻知炮公归仙时,三旺州各里各村的民众纷纷自发前往吊唁,加上周边各州县的官员代表,送丧队伍长达数里。当年抬到刁江大河口三端坡时,忽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送葬之人伸手不见五指,只好暂时停下避雨。风雨过后,天空复明,众人准备抬炮公继续前行,刚往上抬的一舜间,天空又乌云密布,风雨比先前更加猛烈。恰在此时,抬棺绳索也随之崩断,送丧队伍无法前进,不得不停下。负责引路的先生耳中蒙胧地听到一种美妙锣鼓声,而眼前仿佛呈现一座宫殿,在云雾中漂渺,转眼之间又无影无踪。雨停之后,引路先生问道:“众位兄弟,刚才你们是否听到或看见什么没有呀?”众人一齐答道:“好像看见一座宫殿,但一下子又消失了。”引路先生说:“我们大家看到的都一样,看来是炮公显灵,有意托梦给我们啦,就在这个地方建墓安葬吧。”
民间传说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它与覃炮公生前的嘱咐是吻合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覃炮公安葬之地是天意之作,是块风水宝地。也曲折反映炮公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自立生碑说:民间自古相传,有一条青龙带着儿孙从丹州(今南丹县)顺刁江南下,前往南海为南海龙王祝寿,那时正值阳春三月,满山遍野百花争艳,令人流连忘返。当青龙及其子孙行至古浪塘(今九圩大河口)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便停下来欣赏。约过两个时辰,青龙回头高声叫道:“儿孙们,我们晚上还要到南海参加宴会呢,现在快赶路吧,去晚了会被龙王责怪的”。由于龙子龙孙们正玩得着迷,无论青龙怎么呼唤,都不予理会,直到傍晚,龙子龙孙们玩累了才回到青龙的身边。青龙望着儿孙们叹惜:“此时祝寿宴会已经开始了,我们没有颜面前去拜见南海龙王啦!”接着又半开玩笑地说“既然大家对这里的风光如此迷恋,我们就在这一带安家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青龙的音刚落,群龙瞬间即化成一座座山峰。从此,青龙及其子孙就永远屹立在刁江流域。现在从地形图俯瞰,九圩大河口到南丹县中部的一系列山脉,绵延一百余里,就像一条巨龙,龙头就在大河口三端坡,龙嘴伸向刁江,好像是在饮水。根据当地韦氏族仁介绍,位于覃炮古墓左前方约米处的古郎河西岸(今河口大桥西北端桥下),有一天然洞口,从前青龙就是从这个洞口进入刁江,然后顺江南下游到红水河转入西江抵达南海。古传说所述内容情景与实际景观很吻合,尤其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覃炮,当然会相信九圩大河口三端坡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其生前就请地理先生选好墓址,事先建好墓室,即民间常说的“自立生碑”,逝世后安葬于斯。从“生前嘱咐说”到“自立生碑说”,九圩大河口三端坡是块吉祥宝地,而“自立生碑说”覃炮公生前选定葬于斯地,是符合科学道理和常理分析的。
这些民间传说是真是假?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覃炮公仪像
-
据史料记载,覃炮生有大春、大冬、大税、大立、大里五子,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及东兰、巴马、都安、大化、南丹、环江、宜州、罗城、天峨等县市,尚有部分后裔落籍国内其他省市和旅居国外,是定居河池覃氏的始祖之一。四百多年前的五子,且数百年来都延续了多生多养的习俗,如今覃炮一脉后人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小江的了解中,如今的覃炮后裔已几乎遍布整个河池,由于人数太多,或许还有覃氏后人都已不记得自己的先祖究竟承了哪一脉。
在前面小江所描述的背景铺垫下,这么一座古墓自然会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都认为里面藏了很多奇珍异宝,铤而走险也想进行盗墓。
其中最为轰动的大概就是年时的一次盗墓,一度登上河池及广西的新闻频道。上图为被覃炮墓盗时的现场实拍图
发现古墓被盗的这位覃炮后人家住玉林市。他说,由于工作太忙,已多年不来祭拜祖坟覃炮墓了,6月14日,他驾车经过九圩镇那余村大河口屯路段时,临时想去看看祖坟。当他来到覃炮墓前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惊讶,只见墓碑前面的水泥板被毁坏,有个窟窿直通地宫。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祖坟被盗了。于是,他下山后与大河口屯村民一起到河池市公安局金城江分局九圩派出所报案。上图为覃炮地宫实拍图覃炮墓是一座双层古墓,即墓中有墓,墓里形成地宫,地宫高约1.5米,宽约1米,长约2.5米,另有墓碑,地宫周围夯土墙用火砖围砌。年6月14日一早,九圩镇分管领导组织镇政府、文广站干部随九圩派出所民警一同前往现场,调查案情。一行人在覃炮墓前发现,露天墓茔碑前原本被封实的地宫入口处,有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窟窿,这应该是盗墓者使用工具将水泥板砸破,并从窟窿处下到地宫,撬开夯土墙砖头,可能以为夯土墙内藏有宝贝。
上图为当时九圩镇干部对被盗挖的窟窿口进行简单的封堵
九圩镇干部覃有林说,覃炮墓已不是第一次被盗挖,曾在年底被盗挖,年3月,那余村大河口屯村民出资进行修缮,在修复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发现尸骨,更没有什么金银古董,但有记载,清朝时期,该墓曾被盗挖过两次,算上年这次总计4次。
在记载中,覃炮墓经过多次修缮,记载中最久远的一次修缮记录是清代中后期,在清咸丰9年(公元一八五九年)保平乡覃炮后人筹资5万银文进行维修,再之后还有过数次修缮记录,比如14年大河口屯村民出资修缮过一次,最新一次则是在年。
上图为覃炮古墓资料图
上图为覃炮古墓资料图
上图为覃炮古墓资料图
上图为覃炮古墓资料图近日小江也去了一趟九圩镇的明代覃炮古墓,拍摄下了一组照片记录了现在的古墓实况,下图为路面往上看覃炮墓视角,重新堆砌过的山壁与当面的外形已经大不相同,虽失去了原本的样貌但如今更加稳固安全。
下图为山脚下的古墓简介。
通往古墓之路,由于过于陡峭,需进过几次转折方可见到古墓,后山则是九圩镇莲花坳。
山腰处修建了一座凉亭和纪念碑。
下图是如今的覃炮墓。
在覃炮墓前望去是大河口屯。
一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一座古墓完整的保存至今,小江从中看到的是来自中国人骨子里那份传承的信仰,无论走了多远无论身在何处,都铭记自己从何而来,自己的祖辈是何人。时至今日,覃炮古墓不仅仅是覃家祖坟,也是由明代保存至今的古墓文物,共同保护古墓是所有人的责任!在修缮古墓的时候负责人也告诉过大家了,如今墓内并无古董珍宝,除了正常的瞻仰或祭拜,不希望再有人扰了这里的清净。
从情感而言,这是覃家人的祖墓,格局放大,这是属于金城江的历史,向明代抗倭的民族英雄致敬!
点个看看有多少覃家人在看!
扩散出去,让更多河池人、覃家人看到!
不管您在天涯海角,这里才是大化老乡最终的心灵归宿
那山、那水、那人、那情,不曾忘记!
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