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两首绝句,人生多舛,却随遇而安品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宋代士大夫中很多都有被贬谪的经历,羁旅生涯、不断迁徙,有些人熬不过这种艰难的日子,便过早地离开人世。而苏轼则不同于别人在贬谪地赁屋而居,他却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造房子,随时都准备在那里终老。虽然手头拮据,他总是竭尽财力造房安家,做着长住的打算。先生真是一个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之人。下面介绍苏轼的两首绝句,人生多舛,却随遇而安。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一)宋代:苏轼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北宋元符二年,是63岁的东坡先生被贬到海南的第三年,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使他与当地的黎族百姓早已打成一片。诗人不仅熟悉了这里的环境,而且还结交了一些新朋友,题目中的四个人(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因为姓黎,故称“四黎”。被酒,带醉,指刚喝过酒。诗的前两句描写他在海南的生活状况,“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先生在海南没有亲人,更无所寄托。拜访完朋友,早已半醉半醒,归去时误入竹刺藤梢,迷失了方向。这里的“半醒半醉”和“步步迷”,其实也是一语双关,既是生活中遇到坎坷和迷路,也是抒发宦海沉浮的感慨。酒醉之后迷了路,只好另想办法。“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诗人没有心慌意乱,他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虽然有点晕晕乎乎,苏轼还记得自己的家就在牛栏之西。这样的诗人早已忘记了朝堂里的功过,也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过了花甲之年的先生如此洒脱,却更显质朴可敬。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二)宋代: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苏轼酒醉心明,走到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一边享受风景,一边捕捉灵感、酝酿自己的诗作。“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这两句大意是,三四个扎着小辫儿的黎族儿童,口中吹着葱叶,迎送着我这个略带醉意的老翁。总角,是古代儿童的一种发式,即在头顶的左右两旁各扎一个小髻;口吹葱叶,小孩卷葱叶吹着玩。苏轼如同一位老顽童,与这帮孩子玩得开心,也忘记了烦恼。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大意是,不要感到自己浪迹天涯、四海为客,小溪边上也可以乘风纳凉,溪边自有祈雨舞蹈的土著民风。舞雩(yú),古代祭天求雨的场所。孔子的弟子曾点说过:暮春时节,与好友在沂水边沐浴,到舞雩台上迎风乘凉,然后唱着歌回家,是其人生的志向。曾点的这种人生态度得到孔子的赞许,苏轼加以引用,也抒发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纵观这两首诗,作者与“诸黎”亲密无间,也常来常往,迷失了路依然淡定,一边寻找回家之路,一边还与孩子们游戏,可见他完全地融入了这种乡村的生活。“家在牛栏西复西”,是他在天涯海角的安身之家,他走到哪里,就把“家”带到哪里,于是山河大地处处有家,“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诗人胸襟洒脱,天涯万里的海南岛也自有舞雩之风,可以乐在其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ishouzhai.com/aqqxd/14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